細數香港人文細節 發現城市可愛之處



日期:[2017-06-04]版次:[A06] 版名:[中國] 字體:【大 中 小】



天橋系統四通八達、圖書館“隨便進”、“長者班車”安老扶弱……

據新華社電 中國香港是一座滿是“暖心”細節的城市。漫步香港街頭,透過滲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細節,不難發現這座城市管理的高效和無處不在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鬧市區“人車分流”:天橋串起立體路網

盡管香港地少人多、路窄車快,但在這裡行走並非危險而惱人的體驗。相反,得益於立體道路網絡,尤其是發達的人行天橋系統,行人在香港可以享受在別處少有的便捷。

據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統計,該署負責維護的公共人行天橋共有793座。這些天橋或跨越繁忙的幹道,或連接相鄰的高樓,讓行人不必和車輛“交鋒全景行車紀錄器”,甚至不必“接地氣”,就可以到達遠至數個街區之外的目的地,真正實現瞭“人車分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港島中區的天橋系統。在這被稱為“香港心臟”的繁華鬧市,一座長約1公裡的天橋自西向東貫通上環和中環,加上數十座南北向的旁支和東西向的延伸串聯起周邊20多座建築,使行人“腳不沾地”就能到達各大銀行、政府機構、商場、餐廳、停車場和景點。再往東走,相鄰的金鐘也有自成一體的天橋系統,經地下通道、街心公園等與中環天橋系統相連,行人通過兩個系統間也不必橫過車道。如此算來,中區這一人車分流系統東西向覆蓋范圍長達3公裡。

站在中環一座天橋上,內地遊客華先生連贊“方便”。“上班的人走天橋不用等紅綠燈,節約時間;遊客在天橋上邊走邊觀光,也不怕車多危險,”他說,“天橋大多有遮頂,行人不怕日曬雨淋。”

有當地朋友笑稱,通過中區天橋可以“上山下海、上天入地”。的確,中區天橋向南連著通向太平山的半山電梯和山頂纜車,向北通往維港邊的渡輪碼頭,還對接機場快線等地鐵線路站點。四通八達的天橋看似復雜,但每隔幾十米就有指示牌,指明附近機構、景點、公交站點的方向。

除瞭天橋,香港立體交通的其他層面三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也不乏以人為本的細節。地面交通方面,每個人車交匯的路口或設有帶聲音提示的紅綠燈,或在地面用中英文及箭頭標明“望左”“望右”,以助行人安全過馬路。一些公交車站在上下班高峰或下大雨時會根據需要把大巴的下車門臨時調整為上車門,並在地面架設臨時刷卡器,以方便乘客盡快上車。地下交通方面,不少地鐵換乘站設計成站臺對面換乘的形式,免除乘客上下樓的麻煩,更縮短站內停留時間,兼顧搭乘體驗和效率。

圖書館公園“隨便進”:

康樂文化設施全民共享

香港寸土寸金,街頭大大小小的公園卻不少。大的如維多利亞公園,占地十幾公頃,包含大面積綠地、各類球場、兒童遊樂場、旱冰場等設施。更多則是依勢而建的小型花園:配有滑梯、秋千等設施的稱為遊樂場,再小的隻能設幾張長椅,稱為休憩處。不過,即便是小到夾在兩座樓之間面積不過十幾平方米的三角形空地,也嚴格地安裝圍欄、設置座椅、擺放綠植,並標明安全、衛生等各方面規例。

據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統計,康文署轄下的公園、街心花行車紀錄器安裝園、休憩處及兒童遊樂場總數超過2000個。這些公園大多免費開放,成為居室普遍不大的香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每到周末更成為來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傢政傭工與同鄉聚會的場所。

相比公園免費開放,香港公共圖書館不必憑證入內更讓人印象深刻。以香港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中央圖書館為例,不論是進出圖書館還是閱覽館藏書籍,一般都不會要求訪客出示任何證件。

如果想借書,辦理圖書證的手續也不復雜。香港身份證持有者隻要填妥申請表、附上住址證明,幾分鐘就可辦妥手續。中央圖書館讀者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便是沒有當地身份證的訪港者,隻要有一名成年香港居民作擔保並繳納押金,也可申請辦理圖書證。

中央圖書館坐落在繁華商圈銅鑼灣,館藏量達200萬項,包括多語種書籍、報刊資料、地圖、照片和光碟等多媒體資料。這一香港面積最大、服務范疇最廣、館藏數量最多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不僅限成年人,還有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圖書館、多媒體資料館、玩具館和遊戲室。每天開館前,讀者常在門前排起長隊。排隊者上至頭發花白的老者,下至步履蹣跚的孩童,既有背著雙肩包、戴著耳機的學生,也有邊等候邊與傢人視頻聊天的外籍傭工。

“長者班車”如校車:安老扶弱融入社區

記者不久前在九龍一傢安老機構采訪,恰好趕上那裡一天的日托結束,老人們準備回傢。那場面頗像香港的學童放學:幾名老人在大堂面向大門而坐,胸前掛著名牌,等待傢人來接;更多人則由工作人員或攙扶、或以輪椅護送,下樓去乘坐專門的班車。

這傢安老機構的社工告訴記者,長者班車設有專供輪椅上下和固定的設備,每天一早按預定線路行駛一圈,上門接老人,每天下午再走一趟,把老人送回傢,“就像學童每天上學放學乘坐的校車,省卻傢人接送的麻煩。”

這樣的長者班車在香港街頭時常可見。香港社會近年來老齡化速度加快,政府和社會相關機構推出多種支援服務,以分擔傢庭護理長者的負擔,同時鼓勵長者融入社區。日間護理中心和長者班行車紀錄器推薦車就是其中之一。

一名在這傢安老機構日托的82歲老人告訴記者,她願意每天來日間護理中心,“兒子要上班,白天不能陪我。有車接送,我可以白天來這裡聊天、讀報紙、唱歌、學書法,晚上回去和傢人在一起”。

與長者班車類似,香港目前還有上百輛接送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往返醫療機構的復康巴士。據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介紹,香港復康巴士數量在過去10年間增加超過六成,總數超過150輛,每年使用這項服務的人次由10年前的60萬增加至約90萬。

此外,特區政府2002年開始推動“無障礙運輸”理念,與公共交通運營商合作,增設無障礙設施。據運輸署介紹,目前香港所有地鐵站均設有無障礙通多鏡頭行車記錄器道,公共巴士約98%配備輪椅上下設施,可供輪椅上下的無障礙出租車數量也增加到81輛。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佈/發表。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8E9F5D12CB93F66A

arrow
arrow

    sqm084ug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